今年以来,私抛厂现象的出现,作者觉得,有其必然性,也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发展的要求。
对于私抛厂,我们的第一个印象是做OEM,是贴牌的,靠的是低价格的生存策略。建陶行业的私抛厂现象,如以价格战这样一个简单的定论,笔者以为还是有失偏颇的。我们大家都知道,建陶企业有一个特性,那就是窑炉24小时是不能停的,如果停一天开三天,这个损失是所有的企业都承担不起的,如摊入产品成本,在这样的运作时的状态下的产品成本,也会高得离谱。与此同时,我们又必须面对的另一个现实是,几家超大规模的建陶集团,并不能够实现市场的垄断地位,因此,这一些企业为实现产能的释放,也都在大量的外卖砖坯,并且,砖坯的价格也因市场的竞争,不断随之因应下降。虽然,我们会认为,这些大规模的公司参与卖砖坯的行为是搬石头砸自己脚,给自己树立竞争对手,但其实也不尽然,应该承认,是产能的压力逼得这一些企业不得不参与这样的市场之间的竞争,虽然有点哑巴吃黄连的味道,但比起生存的压力,则还是其次罢。由此,在操作上也只能以较低调的方式来进行,不敢公开承认而已。
而对于私抛厂,作者觉得,可套用“温州模式”这一提法,将之称之为“福建模式”,或“晋江模式”。因为,佛山现在占80%以上的私抛厂均为福建老板,而这一群福建老板,原来都是在全国各地做得比较成功的经销商“转型”而来的。可能,笔者用“转型”一词,还不是很贴切,因为,不少的私抛厂老板,其原来的经销网络还是在有条不紊的运作,只不过以前是“广东生产砖,福建人卖砖”,现在转变为福建老板自产又自销。依照经济学上著名的6+1产业链条理论,私抛厂是截取了建陶产业链条的订单规划、产品零售和终端这几个环节,其体现的优势还是明显的。当然,不少的人会认为,各大建陶公司集团难道就没有自己的销售网络吗?作者觉得,各大建陶公司集团肯定都有自己的营销网络的,但是在这些网络中,笔者不敢说有80%的经销商是福建籍老板,但20%、30%是肯定无疑的。这样的网络,只有有1%的经销商“反叛”成为私抛厂,那么,就如多米诺骨牌般,整个营销网络都给裂开了这在建陶行业发展的近三十年中,已有前车之鉴了。
同时,我们更要看到私抛厂营销之灵活,能够准确的通过不同的区域市场,实施不相同的经营销售的策略,甚至于包括授信。而各大建陶企业,想COPY或采用这样的模式,其风险则甚高,也因而望而却步。私抛厂则不同,其旗下不少的经销商,不论以前认不认识,至少有一点:“大家是家乡人,跑了和尚跑不了庙”,授信的风险相对较低。
私抛厂虽然总体规模小,利润率低,但通过资金的快速流转,最终仍能实现高利润率。
综上所述,可见私抛厂现象是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发展的要求,也是有其优势的,也可由此判断,私抛厂的发展也是充满机会的。同时,我们也要承认,在这样的机会中,也存在着一定的挑战,这是辩证存在的。这些挑战,笔者归纳了有以下几点:
一是授信策略,如果俗语所说的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这句话是正确的话,那么,对于私抛厂来说,如果因为授信的策略,由此造成资金链的断裂,那对公司将是一个重大的打击。当然,希望这是笔者杞人忧天,但也必须承认,几千万人之中,并不能够确保每一个人都是讲诚信的。
二是目前私抛厂的经销体系,多以福建籍老板的经销网络为主。在这样一个“封闭”的资金链条中,企业是很难进一步做大做强,也很难发展为百年企业的。而这样的状况,反过来也易引起企业追求一处短期效益,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陶城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陶城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