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风光无限如今难觅踪迹砖坯厂到底遭遇了什么?
曾经风光无限如今难觅踪迹砖坯厂到底遭遇了什么?
发布时间:2024-06-04点击次数:1
作者: 半岛官网APP

  “年初,我们把厂里几辆专用于运输砖坯的车辆处理了。”近几年来,由于砖坯销售业务长期处在濒临亏本的状态,佛山的这家陶瓷企业不得已断臂求存,果断砍掉了砖坯业务,将发展重心聚焦于自有品牌的经营。

  在广东多个陶瓷产区,拥有类似发展轨迹的陶瓷企业并不在少数。作为早年间影响着陶瓷行业发展的主要角色——砖坯厂,在风起云涌的大环境变迁之下,正悄然发生改变:它们在10年前佛山陶瓷企业外迁浪潮中发展壮大,而10年后的今天,专供砖坯的陶瓷厂已经寥寥无几。它们都到哪里去了?

  砖坯厂的发展无法绕开私抛厂,两者均是陶瓷行业专业分工合作的产物。早期,陶瓷厂仅是出售部分砖坯,以满足较小规模私抛厂的生产需求。但随着私抛厂的发展壮大,也出现了专门供应砖坯的陶瓷厂。尤其是在“十一五”规划期间,伴随着佛山陶瓷企业外迁的浪潮,专门供应砖坯的陶瓷厂瞬间激增。

  根据有关的资料记载,在2007年,佛山共有规模以上陶瓷企业366家,之后的三年间,佛山约有80%的陶企外迁。彼时,因为房地产市场的火热,陶瓷市场的需求极为旺盛,因此,当产业转移遇上市场需求爆发,刺激了很大一批拥有资金实力的企业家的投资欲望。陶瓷公司数和产能同步急速增长。在“十一五”期间的短短五年内,中国建陶产量就从35亿平方米增加至70多亿平方米,翻了一番。

  但是问题也很突出。金旺陶瓷集团副总经理陈志高回忆指出,由于彼时多数陶瓷企业老板缺乏品牌运作的思路,因此选择了卖砖坯起家。

  同一时期,私抛厂迎来了爆发式增长。祥达创展销售总经理苏彬年指出,在2010年前后年,产销值过亿的私抛厂发展至10余家。私抛厂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催生了对砖坯的大量需求,出现了更多专业的砖坯厂。

  因为与私抛厂的专业分工合作,砖坯厂可以专业专心生产砖坯,对于大规模生产的品种,还可以做到一条生产线全年只生产一个品种,实现常年的连续性生产,对产品质量的控制与节能降耗具有较大的规模批量优势,尤其是专业供应砖坯的陶瓷厂基本上没有营销费用,成本优势明显。

  然而,陶瓷行业的产能扩张速度如此之快,几年后,砖坯供应价格变得透明,专门供应砖坯的陶瓷厂的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与此同时,受低迷的大环境影响,私抛厂的陶瓷销售变得困难,利润被进一步压缩,因此,对砖坯的消化能力大大减弱,砖坯厂的生存也逐步艰难。

  甚至由于对私抛厂依赖过度、没有自主销售通道,砖坯厂一度失去了话语权,在与私抛厂、贴牌商的交易中,往往处于被动地位。有消息称,恩平市会德丰陶瓷有限公司倒闭时,手里还积压着私抛厂过亿的砖坯货款未收回。

  痛定思痛的砖坯厂陆续开始转型。从纯粹的向私抛厂供应砖坯为主,而后以砖坯带动OEM贴牌服务,或以OEM贴牌服务带动品牌发展,最终将目标落于自有品牌的运营。在2015年前后,许多专门供应砖坯的陶瓷厂纷纷转型,果断放弃纯粹的砖坯供应,继而组建经营销售团队,成立自有品牌,并在终端市场开疆拓土。目前,专门供应砖坯的陶瓷厂已经为数不多。

  砖坯厂的转型,再加上全国范围内狠抓环保,在2016、2017年间,砖坯销售在低迷数年之后迎来回暖。以800×800mm规格的全抛釉砖坯为例,目前的平均单价约为15.5元/片,但在2016年,同等规格的砖坯曾一度跌破12元/片,长期徘徊在11~12元/片左右。

  但是,这样的势头能保持多长时间仍是未知数。不少业内人士建议,即使市场回暖,砖坯厂仍需要积极转型,坚持自建渠道。

  通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不少早前专供砖坯的陶瓷厂开辟了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其一是与知名陶瓷品牌合作,如新锦成与新明珠合作建立新璟盛,借助现有资源实现有效发展;其二是结合自己的产品特征,在终端市场寻找合适的定位。

  从卖砖坯向品牌化方向发展,并没有捷径可循,最为关键的是转变经营思路。有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不少供应砖坯的陶瓷厂在转为品牌化经营的初期,仍摆脱不了传统的做法,如借助低价销售抢占市场。“这分明还是砖坯厂的操作思路,如此看来,砖坯厂的转型之路还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