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库陶瓷是低端产品、是贴牌砖。”法库陶瓷产业高质量发展初期,曾经有这样刺耳的声音在业内传播。扣在法库陶瓷上的这顶“质量差”的帽子,一度严重挫伤了产区企业的生产积极性,阻碍了法库陶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步伐。
一家企业负责人发出这样的感叹:“各项指标几近相同的产品,我们的售价只能是高端品牌的零头。当时,咱法库陶瓷的牌子不亮,价格高了就卖不动呀!”
在法库县“品牌化”战略的驱动下,法库陶瓷产业已发生了质的飞跃。目前,法库已拥有78项有关技术发明专利,创建国家、省市、环渤海地区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名牌产品40余个;陶瓷产品合格率在国家产品质量抽检中连续多年达到100%;陶瓷产品出口到全球36个国家和地区。
澳大利亚国家电视台、日本新干线、上海中心大厦、上海虹桥国际机场、沈阳桃仙国际机场法库陶瓷在国内外著名建筑大范围的应用。随市场的延展,“好陶瓷 法库造”在采购商和消费的人中迅速传播。
今年,全球厨卫时尚的风向标美国科勒公司敏锐地捕捉到了法库陶瓷产业高质量发展带来的机遇,并于4月在法库建厂。
科勒公司董事会主席荷拔科勒对法库这样评价:“法库陶瓷产业高质量发展活力四射,我们十分看好法库的发展前途。科勒公司在这里设厂,其用意是与法库不断深化合作,在这片陶瓷沃土生产出更多高品质的产品,取得更加丰硕的合作成果。”
高端企业集聚,最新产品和技术不断涌现,产业链条“加粗变长”,作为辽宁省陶瓷产区的法库慢慢的变成了东北地区顶级规模、辐射能力最强的陶瓷产业生产基地。“法库造”也迅速完成了角色转换,不但成为高品质陶瓷产品的符号,其本身也被陶瓷行业视为一个最具价值的品牌。
靠什么突破产业高质量发展困局一个角色转换的“品牌化”战略
2002年,法库县委县政府作出“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全力发展陶瓷产业”的战略决策。凭借丰富的瓷土资源,法库陶瓷产业规模迅速扩大。截至目前,法库陶瓷产业园区入驻企业已达305家,初步形成了以建筑陶瓷为主,艺术陶瓷为辅,拥有十二大品类,千余个品牌以及完整产业链条的现代化陶瓷产业集群。
然而,当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面对重要战略机遇期,规模迅速扩大的法库陶瓷产业高质量发展越来越面临着许多困难。产品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低,早期“贴牌”生产让一些企业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不强、抵御风险能力差,“规模大、效益低”的粗放型发展让法库陶瓷很难适应市场需求
如何增强法库陶瓷的市场竞争力,特别在市场低迷、公司运营成本增加等客观因素影响下,依然立于不败之地?法库的决策者从来就没停止过这样的思考。
共识在思考中形成:陶瓷产业是法库的立身之本、财富之源,对提供就业岗位、改善人民生活、实现经济持续发展具备极其重大意义。陶瓷产业的困境,表面看是“产能过剩”与“需求不足”,实质是没把握与处理好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必须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
为尽快拿出转型方案,法库县主要领导多次率队到先进地区调研,学习先进经验。聘请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及有关专家,分析全国陶瓷主产区发展形态趋势、区位市场潜力以及未来行业走向,坚持全域规划、全产业链规划。
让方案更符合实际情况,法库也广泛征求了企业意见。浩松陶瓷董事长林茂说:“对公司来说,应摆脱急功近利的快钱思维,把目光放长远一些,沉下心来搞创新和研发,用今天的投入为明天的产出铺路搭桥,用创新力量和工匠精神锻造过得硬、立得住的品牌。”
“没有品牌就没有法库陶瓷的明天。”辽宁法库陶瓷协会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法库通过转换发展思路、强化技术创新、品牌营销和政策驱动,树立品牌企业,加速推动陶瓷产业由传统的规模效益型向品牌效益型转变。”
充分调查研究后,一个足以让法库陶瓷产业蜕变的改革共识在全县上下形成:坚定不移地实施“品牌化”发展的策略,以质量、创新、环保、政策支持等重点环节为突破口和着力点,不断改革进步、自主创新,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并借助陶瓷产业的引领作用,促进县域发展和乡村振兴。
拿什么抢占市场之间的竞争制高点一个极速超越的创新引擎
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技术。只有咬定创新不放松,抢占市场之间的竞争制高点,才是公司发展的突围之路,才是打造品牌的崛起之路。
法库人深谙此理。他们更深信:品牌是质量、服务与信誉的重要象征,是法库陶瓷参与激烈市场之间的竞争的核心资源,而创新是树立品牌的根基,掌握核心技术才有话语权和主动权。只有发动创新引擎,才能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才能不断地提升、超越。
在“品牌化”战略驱动下,法库县主动淘汰落后产能、紧抓盘活存量资源、减少无效的、重复的和低端产品供给,实现绿色化、高端化发展。2018年,法库引进美国科勒卫浴等7个亿元以上项目,淘汰15条落后生产线,陶瓷企业“煤改气”全面完成。经测算,园区4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及200余家配套企业在生产环节实现清洁能源全覆盖后,园区年均减少原煤使用量150万吨,减少颗粒物产生量150吨、二氧化硫产生量7400吨、氮氧化合物产生量3600吨。酚水、煤焦油等高危污染物实现零排放。
“刮骨疗伤”式的整改,向外界传递了法库坚定推进高水平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作为法库陶瓷的代表,五洲震耀两年累计投入2亿元进行技术改造升级,而这项投入已获回报,今年公司新研发的陶瓷中板俏销市场。浩松陶瓷的新订单也来了,公司生产的大板系列新产品更是引领国内外市场潮流。
为增强法库陶瓷产品的创新及研发能力,培育自主品牌,法库积极引进辽宁法库新材料技术创新联盟、中国瓷谷新材料科技公司孵化器等创新平台的同时,还相应出台了激励政策。其中,重点支持建设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并给予一次性奖励100万元;当年以提升产品的质量及产品附加值为目的实施的500万元(含)以上的技改项目,按照实际投资额的10%给予一次性奖励;对获得专利奖的企业,最高一次性奖励20万元。
为提升产业水平,引领产业创新发展,法库鼓励企业采取技术合作、技术入股、合作经营等方式,汇聚人才智力资源。
支持企业扩大国外市场,是推动企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倒逼机制。法库通过迪拜海外仓等项目的建设,帮扶企业走出国门,组建法库陶瓷出口集团,鼓励产区企业抱团出海。
创新资源持续汇聚,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水平大幅度的提高,陶瓷产业随之加速升级。2018年,法库陶瓷企业研发创新类单品突破100个,瓷质通体仿古砖等产品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完成20余条生产线技术改造,新增高端产能1.26亿平方米;出口创汇超过1亿美元。
变法库制造为法库创造,变法库速度为法库质量,变法库产品为法库品牌。阵痛之后,慢慢的变多的法库陶瓷品牌让业界刮目相看,法库陶瓷产业已脱胎换骨。
用什么蓄积长久发展新动能一条着眼未来的产业之链
陶瓷产业的升级重塑,已让“法库造”作为高品质的象征深入人心。即将召开的第十六届沈阳法库国际陶瓷交易博览会,国内外150余家企业、万名专业采购商将云集法库,其中不乏东陶、美标、箭牌、科勒等国际大品牌,使法库成为陶瓷企业竞相展示的窗口和互利共赢的重要舞台。这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法库陶瓷的实力、潜力和活力,展现了创新发展的广阔前景。
尽管迈出了坚实步伐,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法库人并没有放慢前进的脚步,他们了解,依靠“品牌战略”振兴县域经济、打造“好陶瓷 法库造”这张名片刚刚破题,法库陶瓷产业高质量发展依然任重道远。
瞄准当前的产业高质量发展状况和对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预期,怎么来实现陶瓷产业的再升级?法库县的思路是:围绕陶瓷产业加粗变长产业链条,蓄积产业动能,拓展发展空间,形成新的增长点。让创新动力生生不息,让创新生态更完善,让“法库造”成为口碑响亮的价值品牌。
不谋一时一域,而谋全局长远。基于这样的考量,法库县作出了具有前瞻性的决策:全面落实全省“五大区域发展的策略”“一带五基地”和沈阳市建设“四个中心”建设的部署,着眼于沈阳市、全省乃至东北的大格局,布局全县“一区三园九大产业”的发展格局。其中,陶瓷产业与科学技术创新深层次地融合,发展重点拓展为新型建材、保温材料、家居装配、现代物流四大产业。陶瓷及相关上下游产业将在法库实现全球采购、一站式采购。
这张目标为“产业集群化、企业集聚化、产品高端化、人才国际化、政策体系化、体制灵活化、机制市场化”的发展蓝图,能够说是法库陶瓷“品牌化”战略的升级版。
根据新的产业框架,法库迅速完善招商政策体系,制定了《项目工作体制机制改革意见》《加快“飞地经济”发展实施意见》和《加快“飞地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京津冀、广东、浙江、福建等地区举办有明确的目的性的招商活动。同时,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全面落实项目包保、现场办公和项目管家制度;推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为项目落地提供了有力保障;深化“放管服”改革,实施“四维办理”,开展“四时服务”,企业开办时间压缩到3.5天以内。
超前的规划、精准的招商、便捷的服务,加之“法库造”这张亮闪闪的招牌,吸引了大量投资者的目光,广东、河北、山东等众多大陶瓷产区的产业链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到法库投资兴业。目前,一批亿元项目、有引领意义的项目落地并开工建设。截至目前,今年法库陶瓷产业园区累计实现开复工项目13个、签约项目5个、在谈储备项目56个。其中,投资10亿元的科勒卫浴项目已开工生产,未来将打造成东北最大的卫浴生产基地。
这仅是陶瓷产业裂变式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一个缩影。在陶瓷及上下游产业的拉动下,辽宁法库经济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全线回暖:今年上半年,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9.26%,线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2.4%。
干在实处永无止境,勇立潮头方显担当。18年产业实践的不懈努力和执着探索,让一个个闪耀创新光芒的“法库造”品牌,树起了法库陶瓷产业高水平发展的新航标。(记者 张艾阳 陶 阳)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全部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有关规定法律责任。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没有经过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别的媒体,转载目的是传播更多详细的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别的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新闻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监督电话 监督邮箱:.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