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陶瓷行业最高端的议事平台,由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与陶瓷信息报社联合打造的
虽然临沂(罗庄)与淄博同属于山东,且二者之间的距离并不算远,但作为两大建陶产区,临沂(罗庄)与淄博却走出了两条截然不同的发展路径。但相对于淄博而言,业内对于临沂(罗庄)产区的认知并不完整,大部分人的理解还停留在“这是一个新兴产区”、“生产线规模大”、“产品以瓷片为主且价格偏低”等等片面的认知上;亦或许还有人能依稀记得,2015年中国建陶行业的首轮环保风暴是自临沂(罗庄)产区开始的。
但除了这些粗浅且片面的信息之外,临沂(罗庄)产区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史?现状如何?为何在2017年其他产区因环保问题停产整顿时,这个产区却是风平浪静,没有一家陶瓷企业因为环保被政府停产?
读完“临沂(罗庄)论坛特别荐读”系列文章,你会看到一个独具魅力的临沂(罗庄)产区。
如果说大产能、低价格,支撑起了罗庄产区的第一次崛起。那么第二次崛起的机会,在于罗庄产区品牌的整体提升和企业自主品牌的打造,这慢慢的变成了罗庄陶瓷行业的共识。
“从今年开始在未来两到三年之内,我们一定要迅速提升产品的结构,产品的档次,产品的附加值,没有产品的附加值就支撑不了高成本。”临沂市罗庄区经济运行办主任李继葆认为,环保成本慢慢的升高,原材料和物流成本也在提升,下一步罗庄产区还要搞能源改革。因此,留给罗庄产区的时间窗口,只有两三年,要改变,首先要提升区域品牌。
陶瓷产业为罗庄培养了第一批企业家,现在罗庄钢铁、医药、化工等几大支柱产业的企业家,过去都依靠陶瓷产业淘得了第一桶金,在完成原始积累后才逐步转型到别的行业,也为罗庄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据相关多个方面数据显示,目前依靠陶瓷产业,间接带动了机械、化工、物流、餐饮、服务等近600家配套企业的发展,现有6万人在从事跟陶瓷相关的工作,直接在陶瓷企业工作的人数多达3万人以上。
罗庄产区是一个土生土长的陶瓷产区,经历了十多年的野蛮生长,一跃成为中国内墙砖的第一大产区。不过,2015年开始的环保风暴,为罗庄产区过去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划上了句号。李继葆认为,2017年,罗庄产区要过一个坎,这个坎就是区域品牌或者区域影响力的提升。2017年迈过去了,以后的发展就一马平川,如果过不去可能就会慢慢的萎缩。
2000年,佛山产区的新中源,在四川夹江投资兴建生产基地,开启了佛山陶瓷大迁移之路。随后,佛山产区先后向四川、江西等省份及广东省内的清远、河源、肇庆等地区转移。
也就在此期间,罗庄产区开始大量兴建陶瓷生产线。不过,与其他产区不同的是,罗庄产区没有一家外地人投资的陶瓷企业,都是本土投资兴建。“只有罗庄这个产区,是土生土长的,投资全部是罗庄当地人,无一家外地陶瓷企业,这就是我们当地的特点。”李继葆说。
其实在改革开放之前,罗庄产区主要以日用瓷生产为主,建筑陶瓷只有华罗利建陶等几家乡镇企业,当时只能生产小型釉面砖瓷片,有两种规格,一种是168×168mm,一种是152×152mm。
上世纪90年代初,临沂东方陶瓷(王廷江1991兴建)、临沂东亚陶瓷、临沂鲁能建筑陶瓷(汪鄂怡1992兴建)三家乡镇企业投产,采用德国唯高的辊道窑炉,萨克米的压机,和喷雾干燥塔,成为了罗庄建筑陶瓷现代化的开始,也表明罗庄产区跟佛山产区站在了同一个起跑线上。
“现在这三家陶瓷企业早就退出了,但它们代表了罗庄产区跟佛山产区的建筑陶瓷,发展是同步的,具有相同的发展历史,起步都较高。”李继葆表示,罗庄产区跟佛山不一样的地方是,罗庄乡镇企业发展快,建筑陶瓷投资太大,私营陶瓷企业当时还没有起步。
直到1997年企业改制,乡镇企业全部卖给了非公有制企业,非公有制企业才开始陆续发展起来。 2000年到2004年,迎来了建筑陶瓷发展的第一波高潮,罗庄产区四年时间上线多家企业,最快的一家公司一年投产了三条窑。2003年前后罗庄建陶产业的“井喷”,使建陶产业也迅速占到了罗庄区GDP的40~50%,从此建筑陶瓷逐步代替日用陶瓷,成为罗庄区陶瓷产业的主要力量。
李继葆表示,罗庄产区建筑陶瓷进入现代化大生产,也就是15年的历史。罗庄产区现在比较大型的陶瓷企业,如佳贝特、佳宝、双福、顺成、东森等,都是在2000年到2004年期间投产成立。佳贝特集团的发展,是从2001年投产佳美陶瓷开始,临沂佳贝特建陶有限公司董事长于效才和记者说,刚开始佳美只有三条土窑生产线条机械窑。临沂顺成建陶有限公司董事长魏建海也表示,顺成陶瓷2003年投产,建厂初期便建设了第一条机械窑生产线。当时罗庄建陶公司制作窑炉多是土窑,机械窑刚开始应用,产区还只有2、3条机械窑。山东佳宝陶瓷有限公司也是从2001年年底开始建,2002年投产,一年时间上马了3条生产线,一条生产线只需要几个月时间就建成了。该公司董事长于孝胜和记者说,当时的钱比较好赚,投资小,见效快。
2008年之后,在政府的资金、政策支持下,罗庄产区又迎来了第二波发展高峰期,陆续有十几家企业30多条生产线投产。最高峰期,罗庄产区有100家陶瓷规模以上陶瓷企业。与此同时,罗庄产区出现两极分化,进入大窑炉时代,开始追求产量和规模的大线米的窑炉在罗庄出现,日产5万平方米,当时媒体称之为亚洲最大的内墙砖窑炉,一年之后,罗庄产区成为内墙砖产量第一的产区。到2013年,罗庄产区的产能突破7亿平方米,内墙砖和地板砖的比例,达到了六比四,产品结构相对单一的问题,逐渐露出水面。
“如果从1990年开始算,罗庄产区已发展了接近30年。产品结构单一的问题,用现在的眼光来衡量罗庄产区的定位,肯定不科学,但历史不可假设。这可能不是一个最佳结果,但这是市场选择形成的结果。”李继葆认为,罗庄产区的产品相对单一也是有它的合理性,企业追求生存是第一位,在生存基础上才追求发展壮大,做百年老店,这既是自主选择,又是市场引导的结果。
不过,盲目追求大产能这一市场选择的合理结果,将被行政之手改写。2015年1月1日,新《环保法》实施,高投入的环保改造,促使罗庄产区的大产能时代终结,倒逼公司进行转型升级,发展自主品牌。
▲ 2016年11月,临沂市环保局带领临沂陶瓷行业协会以及企业考察佛山等地环保治理工作。
罗庄企业庆幸的是,提前改造让他们躲过了今年各大产区大面积停产潮。“今年的环保风暴导致很多产区停产限产,但南庄产区基本没被波及,因为临沂环保行动早。”临沂东森建陶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乃涛表示,从全国来说,罗庄产区是全国整治强度最大、力度最大的产区,不过这也为企业争取了时间,当时十分不理解,但现在看来,这一步走得早也是有好处的。
除佛山外,罗庄产区的环保治理是国内开始最早的。2013年5 月24日,山东省环境保护厅发布《山东省区域性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以下简称《山东标准》),于2013 年9月1日起实施。《山东标准》分四个时段执行,2013年9月1日起至2014年12月31日止为第一时段,2015年1月1日起至2016年12月31日止为第二时段,第一、二时段按国家标准执行。自2017年1月1日起至2019年12月31日止为第三时段,自2020年1月1日起为第四时段。第三、四时段的山东区域标准,要严于国家标准。
▲ 罗庄一陶瓷企业门口竖立的LED屏,实时滚动显示企业的污染物排放信息。
山东省提出环保标准之后,并没有提出对应环保改造的技术和设备,因为陶瓷行业没有可供参考的成功经验,环保部门和企业,都不知道要如何去做才可以达标。“中国的企业很不容易,环保部门也不知道哪一种环保设备能用,只能自己摸索去做。”临沂新连顺建陶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丙顺说,罗庄产区的环保能做到今天这样,应该感谢临沂(罗庄)陶瓷协会。
临沂(罗庄)陶瓷协会对罗庄产区的环保改造,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临沂(罗庄)陶瓷协会一直为罗庄产区的陶瓷公司发展保驾护航,在环保治理、产业升级两大方面,协会也是积极帮企业渡过难关,并经常组织陶企去外地参观考察,向先进产区学习。”魏建海表示,临沂(罗庄)陶瓷协会尽力与政府对接,让政府与企业的沟通更加深入,起到了润滑剂的作用,争取到政府对整个产业的支持,让企业提前做好环保治理,否则罗庄产区的企业没有出路。
“环保部门的诉求不是为了让企业死,只要能治理好达标排放就行了。企业的诉求也是达标,但不知道如何改造才能符合环保部门的要求。”李继葆说,找到政府和企业相同的诉求点之后,临沂(罗庄)陶瓷协会就请环保部门的领导,带着企业一起去外出考察,学习其他产区和企业的环保改造技术,也在相关行业如发电、水泥、玻璃、电解铝、焦化等公司进行考察,探讨环保之路到底怎么走。
2013年上半年,经过一轮考察之后,罗庄产区找到了三家环保公司的脱硫脱销除尘技术,并在三家会员单位企业做环保技术测试,分别是佳贝特、双福、新连顺。张丙顺和记者说,当时为了测试新技术,新连顺投入了两百多万。
不过任何技术都有一定的风险性,一个脱硫塔的建设就要几十万,如果改造不好,这些投入就白白浪费了。当时三家环保技术试点单位,只有新连顺测试的环保技术成功。“罗庄产区每家企业都是土生土长的,根在罗庄,陶瓷是安身立命的产业,肯定想干好。”张丙顺表示,罗庄产区第一个成功的环保设备就在新连顺成功运转,不过,那只是当时第一时段的成功,随着环保执行标准慢慢的升高,当时成功的技术也已经退出了罗庄产区。
“陶瓷行业所有的环保技术都是来源于别的行业,布袋除尘技术是从水泥等行业引进的,而水泥湿度很小,温度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稳定,陶瓷干燥塔下来的湿度、温度都不适合一般的布袋。”李继葆表示,布袋除尘在引进到陶瓷行业进行了多次改良,才适合现在的生产。现在企业一般都会采用了三道环保工序,先用旋风除尘,再经过布袋除尘,最后通过水洗塔进行水法除尘。
而环保最大的难度,在于脱硝,陶瓷生产的烧成温度在1120度左右,正好是氮氧化合物发生反应最活跃的临界温度,而目前没有一点一个技术的脱硝效率高于60%。不管是用氨水还是尿素,挥发到空气当中的氮氧化物、氨水等,远超于企业要脱去的氮氧化合物。
“脱硝问题是一个世界难题,如果脱硝成本增加到某些特定的程度,整个行业都不干了,那么这个要求就是不合适的,现在西班牙、意大利没有提脱硝这个要求。”李继葆说。
▲ 罗庄一陶瓷企业内,工人正在洒水除尘,自2015年以来,罗庄企业经过环保改造,不但排放要求达标,对厂房内部环境,也在朝着花园式厂房方向发展。
“环保治理带来的,是企业的生产所带来的成本,迅速增高,企业每年会增加400万到600万左右的经营成本。而且根据窑炉不同,有的会到一千万左右。”李继葆表示,生产所带来的成本的提高,就必须有合适的产品和品牌来支撑,如果仅仅是提高价格,罗庄产区就没有了竞争力。
“我们的环保从2014年就开始做了,累积到现在,光环保设备投入,就有五千万,今年就花了两千多万。”张丙顺算了一笔账,除去环保设备投入,一条生产线每年在环保方面的经营成本,也需要400万到500万左右,新连顺陶瓷一共有4条生产线多万。新连顺一年的产能在3000万平方米左右,每平方米增加的成本,就在0.6元左右。
环保改造带来的生产所带来的成本增加,罗庄产区的低价优势逐渐丧失。“过去罗庄产区的内墙砖,用短短四年的时间,把广东的内墙砖的产能拉下来,并把淄博直接打趴下。但现在成本慢慢的升高,原来那种靠低成本、低价格的模式,已经不可持续。”张丙顺认为,罗庄产区没有自己的品牌,这是最致命的地方,因此,品牌化发展是罗庄产区今后必须走的路,除此之外没有别的路可走。
低价优势的丧失,罗庄产区的销售市场遭遇了周边产区的“围剿”。山东东宇建陶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怀阳举例说,罗庄产区以前主要销路在中原,河南、安徽等地,但河南产区起来之后冲击很大,罗庄产区的砖再便宜,也没有河南本地的砖便宜。因此,罗庄产区在河南的市场占有率,丢掉了将近80%。
罗庄的陶瓷企业慢慢的开始了品牌觉醒,向品牌化运作迈进。产品结构调整,是他们走出的第一步。在于孝胜看来,罗庄产区之所以做品牌难,难的第一是产品不多,产品不能支撑。于孝胜看好的是未来薄板市场,他计划投资10亿元,建设6条薄板生产线。
走产品差异化路线的思路,在罗庄产区成为了共识。近一两年来,不少企业都推出了新品类产品,如东宇陶瓷推出负氧离子瓷砖,双福陶瓷推出通体大理石瓷砖,新连顺推出瓷抛釉面砖。佳贝特从2016年开始做地砖,内墙砖和地砖是3:1,今年于效才对生产线进行了改造,将这一比例调整为2:1,其中将改造一条生产线用来生产仿古砖。李继葆透露,罗庄产区在2017年,预计有10条仿古砖上线条仿古砖生产线,大多数都与淄博压缩产能有关。
除产品结构调整外,渠道的完善,终端专卖店的建设,也成为罗庄产区陶瓷企业下一步的目标,据记者调查,包括佳宝、佳贝特、双福、新连顺等企业在内的多家陶瓷企业,准备在终端拓展专卖店,而双福陶瓷自去年9月发布大理石瓷砖之后,已经正式签约9家经销商,完成了第一轮的终端布局。而继佳宝陶瓷去年9月在佛山成立新的营销中心之后,也有多家企业表示,将入驻佛山,双福陶瓷总经理王运芝表示,已经在佛山拿下了一个1000平方米的展厅。
按照罗庄区政府对建陶产业的工作指导意见,计划2~3年内,罗庄陶瓷产业的自主品牌率要达到60%。李继葆认为,留给罗庄产区进行品牌提升的时间窗口在2020年,从今年开始在未来两到三年之内,必须迅速提升产品的结构,提升区域品牌的影响力。
2016年初,临沂(罗庄)陶瓷协会注册了“中国临沂陶瓷”的区域品牌商标,得到了国家工商局的批准。“LOGO的标志是凤凰的变形,火和凤凰结合,代表着罗庄产区凤凰涅槃。下面是一个类似于长城的一个断面,就是想将罗庄产区打造成一个陶瓷长城。”李继葆表示,接下来,罗庄产区围绕着区域品牌的提升,将增加广告的投入,通过专业媒体、中央广播电视台、高速路牌以及高铁、民航等广告形式,宣传全国内墙砖最大的基地在临沂。
▲ 为提升罗庄产区区域品牌形象,在进出临沂的高速路口,临沂(罗庄)陶瓷协会竖立起“中国最大内墙砖生产基地”的广告牌。
“全国的内墙砖我们产量第一,不仅产量第一,还要做质量第一,不仅质量第一,还要做研发第一,品牌第一。”李继葆说。
2015年5月7日,正当环保风口时,上任不到三个月的临沂市委书记林峰海,在罗庄区调研时提出,要把环保治理转变为发展机遇,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罗庄区的“二次崛起”。罗庄产区即将迎来的,是一次凤凰涅槃式的新生。
如果只是粗略浏览,建议再仔细阅读一次哦。如果这会太忙,可以先收藏文章,在5月23日第五届中国建陶产区大型巡回论坛暨首届临沂(罗庄)陶瓷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举办的当天,将有令人惊喜的“彩蛋”放送!而得到这些“彩蛋”的关键,就是文章中隐藏的信息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