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体领跑”铸就南安经济
“产业集体领跑”铸就南安经济
发布时间:2023-12-11点击次数:1
作者: 客厅

  在福建南安,有这样一群产业:近几年它们频频获得国家级甚至世界级的至高称誉,令人刮目相看。

  国际石材界这样评价南安水头镇:“世界石材看中国,中国石材看水头。”在全球新的光伏产业竞赛方面,权威专家评价:“南安自主研制的光伏电子硅材料物理提纯技术打破了国外对我国的技术封锁和产品限制”……

  南安凭什么跑在前列呢?这种“产业集体领跑”现象是如何铸就的呢?记者最近就此赴南安进行调研。

  在福建华辉石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艺术马赛克”车间内,30岁的王明秀正在“拼图”,身旁是不一样的颜色的大理石薄片,有红棕色的,有白色的,还有黑色的。只见她将这些长约一厘米的大理石薄片一块块拼贴在图板上,时间不长,就拼制成一张五彩斑斓的石材镶嵌画。王明秀和记者说,这幅画是外国客商订制的,一幅要三万元。

  公司经理潘小毛说,马赛克使用的全部是过去只能废弃的石材边角料。公司去年8月投建装饰型工艺石材项目,从国外引进一套数控联合切割机,将这些“废物”加工成各种规格的石块、石片,制成马赛克,每平方米可卖到1000元以上,产品在美、韩等国供不应求。

  与华辉距离不远的鹏翔岗石公司是去年花1.2亿元投建的。成立时即“一步到位”,引进意大利最先进的真空振动加压成形技术,利用废弃石材边角料生产人造大理石,是目前国内顶级规模的人造大理石生产企业。总经理吴亮如和记者说,目前一条生产线多吨废弃石料,日产人造大理石3000多平方米,产品供不应求。

  如此快速的供不应求并不是在一个新兴起的产业中取得的,而是发生在竞争非常激烈的石材产业中,为什么?这一追问引出了记者与吴亮如的一段对话。

  吴亮如:南安10多年的石材加工业持续发展,已慢慢的出现不容忽视的问题。慢慢的变多的同质化项目扩张导致产能过剩,供给超越需求;价格战使单位产品利润率不断下降,不少企业不得不以扩大产量来维持绝对利润。各种品牌慢慢的变相似,人们越来越基于价格做出选择,要想让品牌脱颖而出越来越困难了。如果再进入已显得“拥挤”的传统石材产业格局中,企业很难实现强劲的获利性增长。我们一定要超越传统的产业竞争,开创全新市场空间。

  记者:国际战略产业界将产业的已知市场空间称为“红海”,将未知市场空间称为“蓝海”。大多数“蓝海”是通过“红海”内部扩展已有产业边界而开拓出来的。传统石材产业中能不能产生新的市场空间或新的需求?

  吴亮如:“蓝海”的开创在于,不以传统竞争对手为标杆,而是着眼创新“买方价值”,不断推出具有“全新元素”的新产品,引出新需求。与传统石材以功能为主、颜色单一、款型单一相比,工艺型石材具备重量轻、强度高、耐腐蚀、能形成弧形曲面、花纹图案可控制等特点,款型、颜色、图案可根据买方需要“随时随心”建造,满足大家对建筑的“时尚化装饰”新需求,从而开创了一个新的市场空间,形成了一个新的石材产业。

  南安人将发展装饰型工艺石材称为对传统石材业的一次革命。南安市成为这场革命的积极推动者。“咱们不可以再搞重复建设。”南安市委书记骆国清和记者说,他鼓励企业从石材“垃圾”中创造新产业。

  早在2005年底,南安市就出台了《关于促进石粉碎石综合利用的若干意见》,由市财政每年拨款100万元,建立石粉、碎石综合利用发展专项基金,用于扶持石粉、碎石综合利用企业。并推行“科技联姻”,与同济大学共建建筑材料技术开发中心,已研发出上百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废弃石料利用技术。

  据了解,目前水头镇石材工艺制造基地已启动,计划总投资30亿元,建设期为三年,主要是发展人造大理石、马赛克、石粉砖等新型石工艺品产业。水头已有五条人造石生产线开始建设,溪石集团和东升石材股份有限公司都投资了一亿多元。

  南安市科技部门有关的人说:“随着基地的建成和生产线的投产使用,南安将变成全球最大的人造石生产加工基地。”

  在全球开始为能源紧缺而焦虑的时候,南安市不声不响地要在一个新兴能源上占领高地。这个市正在进行一个庞大的规划:要把南安打造成中国重要的太阳能光伏电子产业基地。

  理由很简单:光伏发电是利用太阳能电池直接将太阳光能转化为电能,半导体照明(LED)工程是把电能直接转化为光能,二者结合的光伏产业既是新型清洁能源产业,也是世界高科技领域的前瞻性战略产业。欧洲光伏工业协会预测,光伏发电将在21世纪前半期超过核电成为最重要的基础能源之一,未来20年世界光伏产业有望保持年均30%以上的上涨的速度。目前国内光伏工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各地处于同一个起跑线上。即使在全球范围内,美、日、德等西方发达国家发起的国家光伏发展计划起步时间也不是很长。

  “我们的战略是:紧盯国际潮流的发展趋势和朝阳产业,在‘同一个起跑线’领域抢先创新,谋创先发优势,抢占新市场空间。”骆国清说。南安对光电信息产业基地进行高起点规划,重点发展以光伏与半导体照明为核心的光电信息产业集群。基地的发展目标是,至2008年,25MW(兆瓦)光伏电池实验基地全面投产,初步形成光电应用产业化规模;2010年,实现产值200亿元。作为启动这一规划的开篇之作,去年8月,包括25MW光伏电池实验基地、光电信息技术企业孵化基地等在内的首期七个项目正式入驻基地,总投资额达11.46亿元。

  光伏产业的最上游原材料是硅材料。用来制造太阳能电池的多晶硅是由硅纯度较低的冶金级硅提炼而来,其纯度必须在99.9999%以上。这种提炼技术长期掌握在发达国家的少数企业手中,国内的太阳能电池原材料一直依赖进口。

  南安三晶硅品精制有限公司近几年致力于在光电产业链上游占领制高点。董事长郑智雄和记者说,2006年,公司自主研制出光电子硅材料的物理提纯技术,提纯的硅原料纯度达到99.999%,该技术填补国内空白。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闻立时评价称,相较当前西欧国家和国内其他厂家的化学气相蒸馏法提纯技术,物理提纯技术成本低、产量大、价格低、无污染,打破了国外对我国的技术封锁和产品限制,改变了我国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受制于人的局面。依靠这一技术生产的太阳能级高纯硅材料,已基本符合太阳能电池生产的需要,这使南安光伏产业具有了原材料供应优势。

  三晶硅品公司25兆瓦太阳能电池实验基地项目去年8月投建,总投资两亿元,去年年底第一台单晶炉安装调试完成并顺利产出单晶硅棒,标志着物理法低成本高纯硅生产太阳能电池开始步入产业化生产阶段。南安市的有关人士和记者说,该太阳能级高纯硅的材料产量2008年有望达到5000吨。从2009年开始,硅原料供应量有望超过年增长一万吨。这样的产量,可以分别供应生产100MW、500MW和1000MW光伏电池。

  从拉单晶(或晶浇铸)开始到电池制作,南安完整的25兆瓦光伏电池产业链已开始成型。

  “中国粮食城”“中国水暖城”“中国石材城”等是中国国家级专业市场的最高规格。“中国建材之乡”“中国水暖阀门基地镇”等是代表中国区域产业集群最高荣誉的称号。如今,这些“宠誉”都集于南安一身。

  南安的先天条件和自然资源并不突出,近几年当地政府以建设各类专业市场为切入点,市场建设与产业基地配套互动,走出了一条发展集群式“块状产业经济”的新路。

  官桥镇原本是“缺粮区”,官桥粮食批发商业市场早先也只担负着“北粮南运”“北粮南储”的调控作用。南安市将其打造成目前我国粮食销区最大现代化粮食批发交易市场——“中国粮食城”,每年从国内14个粮食主产区及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泰国等地流向南安的粮食超过10亿公斤。与专业市场呼应,中国一流粮油产业集群崛起,全市现有粮油食品加工贸易企业200多家,实现年产值超25亿元。

  “这里面的学问就是抓住产业链招商兴企。”骆国清介绍说,专业市场如何做大做强,关键要有项目带动。“中国粮食城”不能仅仅是把稻子碾成米,把面粉做成面条而已,更重要的是要对粮食做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这就要引出一大串以聚集上下游产品、拉长产业链条为重点的项目,产生叠加效应。粮油加工公司与相关企业已形成一个产品原料链:谷物原料通过加工,优质大米被分装向外输出,剩下的碎米和质量相对较差的米则成为麦芽厂的生产原料,生产出的麦芽成为糖果食品企业的原料,而产生的废物——发酵后的米渣则被饲料厂买作原料,和谷物加工所产生的米糠一起,瞬间转化成畜禽饲料。

  这样的模式在南安比比皆是。位于水头镇的“中国石材城”店铺800间,设有60个加工单元,吸引了10多个省市和港澳台地区及国外企业500多家入场经营。1000余种国内外名优新特石材汇集于此,囊括了目前国内注册登记的625个品种及绝大部分国际知名品牌的石材荒料和成品,全年交易额突破30亿元,成为东南亚地区顶级规模、规格和管理规范化程度最高的石材批发商业市场。在石材市场的带动下,石材公司发展到1500多家,年加工能力5000万平方米,占全国石材需求量的40%以上,形成了全国最大的石材生产基地。

  仑苍镇的“中国水暖城”吸引了全国各地水暖阀门器材经销商及企业211家入驻,占领了全国水暖器材销售市场70%的份额。以水暖城为依托构建的水暖专业工业园区,形成了铸造、抛光、电镀、装配、开发等“一条龙”的完整产业链。园区内拥有水暖阀门企业600家,产品多达3000多种、两万多个规格。全国10大阀门生产企业,入驻南安市的有九家;首批中国水暖行业七个“中国名牌”中仑苍就独占三个。

  目前,南安市正在提升五大专业市场建设,分布在各镇的专业市场,催生出一批专业化特色明显、产业链体系完整、企业族群效应显著的特色产业,已形成石材陶瓷、粮油食品、水暖阀门、纺织鞋服等六大支柱产业,正在加快培育机械汽配、电子信息、家居装饰、工艺制品等四个新兴起的产业。这样的一个个“块状产业经济”正成为南安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