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谷脊兽:在传承中砥砺前行
甘谷脊兽:在传承中砥砺前行
发布时间:2024-06-25点击次数:1
作者: 仿古砖

  甘谷脊兽,盛名已久,普遍的应用于古建筑和仿古建筑屋顶,享誉西北。据清代《伏羌县志》载,“嘉祐,脊兽兴于土桥。”土桥村就是今天的永安村,该村从宋代开始盛行砖瓦生产。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脊兽制作技艺,经宋、元、明各代持续不断的发展完善,至清末时,已臻炉火纯青。

  甘谷县委宣传部干部安建文向记者介绍,明清以来,甘谷脊兽艺术有了极大的发展。县内有“土桥子的瓦碴,双碾子的泥,史家坪的秀才多如鱼”的民谣。

  坐落于渭河北岸的永安村是甘谷县有名的一个烧制专业村,也是远近闻名的“脊兽村”,主要生产宗教建筑脊兽和民用砖瓦,多半农户有生产作坊,而被称为“张大兽”的张海家族最为知名。

  土生土长的永安村农民张海生于1874年,堪称甘谷脊兽集大成者。他自幼学习脊兽艺术,早年拜陕西、北京等地名师,切磋技艺取多家之长,其制作的脊兽庄重典雅,捏制的龙、凤、狮、马、狻猊、鱼、鹰等脊兽,莲、梅等植物花卉,千姿百态,惟妙惟肖。当时张海制作的脊兽在全省境内以及邻境的名山寺观及乡绅名宦大户人家屋宇随处可见,张海也因其精湛的技艺备受世人推崇,尊其为“张大兽”。

  记者近日在甘谷县采访,漫行在永安村里,脊兽、砖瓦随处可见,几乎每家每院的门前都有。有些是已完成的成品等待安装;还有大部分都是等待完工的半成品。种类有各式动物、寓意吉祥的植物,最多的,当属龙首。

  据了解,甘谷烧制脊兽的独特之处就是农民农闲时在自家庭院捏制脊兽与小农经济相互融和的现象。他们用娴熟的刀法和精湛的技艺把一个个土坯变成了民间艺术与增加收入的商品。在长期的实践制作中,他们烧制的脊兽不但可以独立成件,而且还能使两三个脊兽相互组合成为一件新的脊兽,看上去天衣无缝丝毫没有拼凑之感。在脊兽制作中杂糅佛教、道教、儒家文化以及原始图腾崇拜、吉祥文化等各种观念,制作题材也从民间传说到神话典故,从鱼虫鸟兽到花草树木,五彩缤纷,具有鲜明的陇右文化地域特色和浓郁的乡土气息。

  张云中是甘谷脊兽的第四代传承人,深受家庭熏陶的他从小就对脊兽制作有着一种特别的感情。见到张云中时,他正在工作间精心细雕脊兽,只见他眼睛专注地盯着两排莲花脊兽,拿着刻刀,上下翻飞。

  张云中和记者说:“脊兽制作最讲究一气呵成,一件作品从选土、泡泥、成型、捏画、雕刻到烧制需要两个月的时间。虽说这些年在和泥和烧制上投入了新的设备,但主要的成型、捏画、雕刻等还停留在手工制作。”

  新兴镇的一名干部向记者介绍,伴随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仿古建筑和园林景观兴起,甘谷的脊兽制作队伍快速地发展壮大,当地农民的钱袋子也逐渐鼓了起来。

  永安村党总支书记张颖成和记者说:“经过几代人的传承、发扬,脊兽制作技艺早已成为全村赖以生存的一大支柱产业和致富门路。目前全村有将近500户从事这一产业,同时还带动周边5个村近600多户人从事砖瓦和脊兽制作,从业人数达6000多人,一年的脊兽、青砖、青瓦产业将近1亿元。”

  2004年,“甘谷脊兽”被甘肃省列入“民族民俗文化保护工程建设项目”之一;2006年,被省政府列入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改革开放后,国内各个地方对于传统古建筑文化有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脊兽行业在仿古建筑的热潮中勃然兴盛。但是随国家环保政策的落实和时代的变迁,烧制脊兽等制陶工艺排放的浓烟对环境造成了污染,不符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保理念。

  记者绕着永安村子里走了一大圈,大大小小的窑炉密密麻麻地在农家院的房前屋后站立着,像是一个个谷堆,又带着经年高温煅烧过后的黑色痕迹。

  2018年7月31日,《天水日报》刊发了一则《省第三环境保护督察组转办的群众投诉信访件办结情况》的通报。对反映“甘谷县新兴镇北川永安村、盘石村、皂角树村、史家坪村、柏林沟村等数村的砖窑、石灰窑、瓦窑常年烧窑不断,煤烟、粉尘严重扰民。”的问题进行了查实。

  张颖成和记者说:“古老的传统烧制手艺,工艺流程繁复,人工投入成本大,且产生的煤烟、粉尘多,气味难闻。”

  “脊兽产品已被甘肃省评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也是第一批民间技艺保护项目。近年来,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仿古建筑蒸蒸日上,市场需求旺盛,产业规模逐年扩大。但是,现有脊兽窑为土坯窑,烧制工艺落后,烧制过程产生煤烟、粉尘等,存在对环境造成污染问题。”甘谷县新兴镇纪委副书记牛振龙也同样对记者说。

  记者了解到,为解决砖瓦窑环境污染问题,把甘谷脊兽制作技艺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发扬好,新兴镇政府积极向上级部门申报甘谷土桥子脊兽产业园建设项目,拟建设集中式、符合环保政策的大型烧制窑。

  牛振龙还说:“去年10月新兴镇政府安排镇、村相关负责人及精通脊兽青砖、青瓦生产加工的能人工匠先后多次到云南、湖北、山东、重庆、山西、四川、河南等多家已投产的公司进行考察。”

  永安村党总支书记兼甘谷土桥子脊兽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颖成是考察团成员之一,对于此次考察他深有感触。他说:“通过这次的考察,没想到脊兽也可以用天然气烧制,而且产品的质量也有保障,这样做才能够让这门传承技艺可以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5月21日,记者在永安村看到,紧邻散渡河的甘谷土桥子脊兽产业园建设如火如荼,工地现场数十台大型工程机械在各个区域同时运转,运输车辆来回穿梭,处处尽显一派繁忙的施工景象。

  采访中张颖成向记者介绍:“去年我们申请注册了甘谷县新兴镇土桥子脊兽产业协会,并在协会的基础上申请注册了土桥子脊兽产品商标和甘谷土桥子脊兽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聘请了法律顾问,确立了公司章程和运营模式。一期工程占地117亩,目前土方回填工作即将完成。”

  “建设土桥子脊兽产业园,对于有效解决中小企业环境污染问题,推动脊兽产业由资源消耗型、底端数量型,向文化创意型、高端科技型、文化旅游型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带动脊兽农户发展致富,振兴甘谷脊兽产业,推动甘谷文化产业发展壮大有非常积极的作用。”牛振龙告诉记者。

  对于项目的建设进展,甘谷县委、县政府格外的重视,把土桥子脊兽产业园作为全县“一号产业项目”,县委书记申君明、县长吴健多次深入工地调研,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并要求要按照总体设计、分步实施、逐渐发展的思路,高标准、高起点建设脊兽产业园,不断加大产业体系调整力度,完善产业配套设施,加快脊兽的产业集聚和转型升级,打造一个集脊兽文化产品研制、生产销售、技术培养和训练、文化体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脊兽文化产业基地。

  “脊兽产业园高标准高起点建设,用天然气烧制,全部符合环保政策要求,拟先建3条生产线,永安村及周边村庄的青砖、青瓦以及脊兽全部由产业园负责烧制。”牛振龙还说:“土桥子脊兽产业园工艺流程由国家砖瓦协会推荐北京建都设计研究院设计。目前,已完成生产青砖、青瓦及附件的辊道窑和烧制脊兽的梭式窑的工艺设计,以及厂房、手工作坊等附属设施的设计。”

  张云中对产业园的建设有诸多的期盼和希望。他说:“以前用煤烧窑时辛苦的很,随时要观察火情,不能睡着,晚上最难熬。用天然气烧,清洁又环保,听说成本也比煤的便宜。等产业园建好了,产品全部到产业园去烧,那我可就省心多了。”

  今年11月,甘谷土桥子脊兽产业园建成运营。甘谷脊兽产业也将迎来清洁环保的发展之路,在传承中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