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都何家坝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助脱贫 村容村貌换新颜
丰都何家坝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助脱贫 村容村貌换新颜
发布时间:2023-11-19点击次数:1
作者: 厨房

  “自脱贫攻坚工作实施以来,我们历任驻村工作队始终把培育和扶持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脱贫攻坚的着力点,充分的发挥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的辐射带动作用,有效地助推贫困群众增收脱贫。”近日,重庆市丰都县三元镇何家坝村现任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队长兼刘勇接受记者正常采访时说。

  记者在何家坝村看到,通过近几年驻村工作队的倾力帮扶,如今的何家坝村不仅扶贫产业欣欣向荣,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而且全村群众的居住条件大为改观,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脱贫致富的信心更足。

  “脆红李采摘已过了,目前红心柚果子正进入膨长期,你看树上挂的一个个柚果,大的基本有1公斤,小的至少也有0.5公斤。”何家坝村党支部书记陈华带领记者参观该村红心柚产业,一边手指眼前一株株柚树,一边热情地介绍。

  何家坝村土地贫瘠、交通不便、产业空虚。针对这一实际,驻村工作队帮助该村先后发展了脆红李、红心柚、油用牡丹、红心苕等多个产业。今年,贫困户余道奎家的3亩脆红李开始挂果投产,加上他利用农闲到村里合作社务工,全年收入可达2万元以上。

  陈华介绍,村上在发展扶贫产业时,主要采取“公司+农户”、“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成活率,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在发展脆红李产业过程中,该村与丰都县梁山墩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合作,采取“统一购苗、统一栽植、统一管理、订单收购”的模式;在发展红心柚产业过程中,与重庆市红友王红心柚有限公司合作,采取“提供幼苗、提供技术、组织销售”的模式;在发展红心苕产业过程中,与丰都县何家坝农业综合开发专业合作社合作,采取“提供种子、赠送肥料、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的模式。

  “正是因为我们要求公司或合作社与农户建立了产业高质量发展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户吃下‘定心丸’,使全村68户贫困户参与进来,目前均不同程度实现了增收。”陈华说。

  “要致富,先修路。”自脱贫攻坚工作实施以来,何家坝村把修路与发展扶贫产业放在同等重要位置,一手抓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手抓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记者走在该村村道公路上,不时看到有小车和农用车辆来来往往,何家坝村村主任詹世华介绍,小车是先富裕起来的村民买的,农用车大多数都用在运输生猪等农产品以及化肥等生产资料。以前,村民出门基本靠步行,运送农产品靠肩挑背磨,如今随着公路修通后,有车的村民以车代步,没有车的村民也可租车运输农产品和生产资料。

  “近几年来,我们村通过争取扶贫整合资金1237.25万元,大多数都用在硬化村组道路14.95公里、人行便道28.6公里,全村公路硬化率达95%,基本上家家户户通上水泥路,村民出行较为方便。同时,整治泥结石路7.5公里。”詹世华说。

  修建人畜饮水池、整治山坪塘等,也是何家坝村实施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头戏。截至目前,全村新修人畜饮水池15口,可蓄水1840立方米,新修渠堰6984米,维修渠堰213米,整修山坪塘16口,坡改梯150亩,不仅有效改善人畜饮水条件,而且保障了村民的生产生活用水需求。

  “此外,我们村还改扩建便民服务中心124平方米,新建村级卫生室1所,基础设施正在逐渐完善,为村民生产生活提供了便利的条件。”詹世华说。

  居住条件的改善,是衡量贫困户生活条件改善最重要的标志之一。何家坝村三组组长余道力介绍,以前,部分村民的居住条件极差,特别是贫困户的住房危房多。近年来,政府把人居环境改善作为脱贫攻坚工作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施危房改造、农房“四改”、风貌改造等,目前大家已住进了宽敞漂亮安全的房子,感觉生活越来越有奔头。

  记者看到,何家坝村多数农户家的房屋都经过了农房“四改”及风格风貌改造,房前屋后干净整洁,在院坝和临近的公路边还放置了垃圾桶(箱),焕然一新的村容村貌和优美的环境,呈现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画卷。

  “以前我家的房子是土墙,由于年久失修,破烂不堪,每逢刮风下雨,屋内通风漏雨,住在家里都非常害怕。”贫困户张天禄说,政府将他家的危房纳入D级危房改造后,张天禄家住的房子是一楼一底的新修砖房,家里还添置了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

  “截至目前,何家坝村已完成C级危房改造11户、D级危房改造16户,完成农房‘四改’49户。”刘勇说,下一步,何家坝村将对标对表“两不愁三保障”明显问题,查漏补缺,让全村农户不但住有所居,更要居有所安。(李达元)